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网站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文化 >> 大道慈悲 善行天下

大道慈悲 善行天下

2012-09-30 21:44:03 来源:海峡道教 浏览:6140查看评论

慈善文化深深地扎根在华夏文化的土壤里。古代的老子曰慈、孔子说仁、孟子讲义、墨子兼爱以及其它各家所倡导的核心文化理念都与慈善有关。道教所倡导的积德行善、乐善好施成为中国文化的传统。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诸子百家文化的总源头。黄(帝)老(子)道学的“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的思想,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以及繁荣盛世的出现都是功不可没的。

道教的慈善思想,历史久远,内容丰富,主要集中体现在《道德经》、《太平经》、《度人经》、《太乙救苦护身妙经》、《太上感应篇》、《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等主要经典之中,成为道教慈善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以道治国则国强,以道治身则身健,有道则昌,无道则亡,一个“道”字可以通行天下。

作为中国本土文化传承载体的道教,更是将慈善做为最重要的教理之一。道祖老子有“三宝”,“一曰慈”,第一法宝就是慈善。道教《度人经》中说“齐同慈爱,异骨成亲”。东汉张鲁“置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即在路边驿站中摆放米和肉,免费供应行路者食用。道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已过七十高龄,跋涉数万里,徒步翻越大雪山,到中亚面见成吉思汗,一言止杀,拯救无数生灵。堪称大慈大善,功高天地。近年来,西安市青华宫将道教文化传播到了世界的三大洲和三大洋,信士弟子遍及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充分展现了道教大爱无疆的慈善胸怀。

特别是道教的慈善神太乙救苦天尊,身居东极青华长乐界,化身三界十方,寻声救苦。在天上为东方长乐世界的太乙福神,在人间为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狱为荐拔亡魂的日耀帝君。

太乙,别名有太一、终南山、北极星、青华大帝、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等。凡是阴阳、五行,众星进退出没的时刻都归北斗掌管,也可以说都归太一掌管。在古人的眼里,太一是万星之主,为天上最高的神灵。青玄上帝太乙天尊和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同为元始天尊“道”的化身,有的道书将太乙与大道等同视之,黄帝甚至把太一当成神仙世界的最高领导。

黄帝敬拜太乙,周天子令太祝在终南山下建立太一祠,汉武帝重修太乙祠坛,供奉太乙天尊。保留至今地处西安东南郊的曲江青华宫,即太乙神庙遗址所在。

我们可以从有关慈善祖师太乙救苦天尊的经文里,找寻出道教慈善文化的历史渊源和现实价值。

《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拜太一于东南郊,天子令太祝在长安东南郊立其祠祭祀。”

《太上元宝金庭无为妙经》里记载:太一者,元祖也。养之不穷,用之不竭,能生万物,乃炁之祖宗,造化之基也。

《小赞韵》云:“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大千甘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说:天尊足蹑莲花,圆光照耀,手执柳枝净水,九头狮子左右从随,口吐火焰,绕于身形。说是东方长乐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数,物随声应。或住天宫,或降人间,或居地狱,或摄群邪,或为金童玉女,或为帝君圣人,或为天尊真人,或为金刚神王,或为魔王力士,或为天师道士,为皇人老君,或为天医功曹,或为男子女子,或为文武官宰,或为都大元帅,或为教师禅师,或为风师雨师。神通无量,功行无穷,寻声救苦,应物随机。

《太乙宝诰》(又名《救苦宝诰》):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上清灵宝大法》亦说:“东极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骑九头狮子,化号十方救苦天尊,以度鬼魂。九头狮子吼声,能使地狱门开。”这里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形象生动的刻画了出来:或于九色莲花之上,或骑着宝座九头狮子;手中拿着柳枝、净瓶或金剑,端庄威严,祥光闪闪,其手中所持的柳枝净水,是医治世人疾病的仙药符水。

2011年底西安市青华宫发起举办“首届道教道德慈善文化高峰论坛”, 对道教慈善文化在当代的承先启后、发扬光大有着重大意义,也是道教适应现代化、全球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举措。

通过研讨,确定了青华宫始建于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间,为最早供奉太乙的庙宇,由于太乙的大慈大善,故此青华宫被论证为“太乙祖庭”和“慈善祖庭”。论坛期间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为青华宫题写了“太乙祖庭”和“慈善祖师”,陕西省原副省长、陕西省慈善协会徐山林会长为青华宫题写了“慈善祖庭”。

道教慈善祖庭青华宫在2011年底,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公益慈善倡议。例如:推崇“三善”(心善、言善、行善);传承“三敬”(敬天地、敬祖宗、敬众生);践行“三一”(救助一个人、搭建一座桥、修缮一庙堂)。 2012年大年初一,再次推出“每日节省十元钱,愿为慈善做贡献”的慈善举措。

道教的慈善文化信仰,其中主要来源于太乙救苦天尊的无穷誓愿和寻声救苦。寻声救苦,是主动做好事,只要听见有有苦难的呻吟,便会主动去做。这是十分诚心十分紧迫的行善心情。只有这种心情常存于心,才能马上做出迅速的行动。道教慈善有别于一时心血来潮者,亦有别于图名作秀者。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如果做好事不是出于悲悯世人的大愿,那将决不能持久。有了济度众生的大愿,做好事,行善积德的动力才永远不会枯竭。至于道教界在扶贫济困、修桥补路、施药治病、支援救灾、捐资助学、关怀弱势群体等方面的善举,从古至今,多不胜数,为社会各界有目共睹和广为赞颂。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华慈善大会上明确指出:“慈善事业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崇高事业。”

现代道教慈善文化仅有慈善思想和慈善理念还不够,应该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慈善文化组织体系,这是现代道教慈善组织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比如,我们确立“慈善神”,选定“慈善日”,编写“慈善歌”,打造“慈善地”。

为了更加有利于中国道教慈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我们道教青华宫把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太乙救苦天尊,推崇为“慈善神”,行使其慈善职能;以救苦天尊圣诞日(农历十一月十一日)为慈善日,在慈善节日里举办慈善活动;拟将《救苦宝诰》作为“慈善歌”,面向世界唱响“慈善歌”;把慈善祖庭西安青华宫打造成为“慈善圣地”, 将慈善圣地创建为“国际慈善文化示范区”,使全天下善人们有个聚集的慈善场所。通过“慈善圣地”青华宫的建设,力争把世界文明四大古都之一的西安,打造成为国际慈善之都,使道教慈善真正成为一项阳光工程。

“救苦救难,积极奉献”是“道教慈善”的终极目的,更是我们道教界人士为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终身信仰与神圣职责。

大道慈悲,善行天下!

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查看该文章的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道协简介 - 道协机构 - 联系我们 - 道协留言 - 许 可 证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