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孟丰敏
陈靖姑,是福建两大女神之一,全球信众达8000多万,祀奉女神的庙宇4000多座。元朝张允明的《卷忆妙计》和清朝里人何求的《闽都别记》,及《晋安逸誌》、《十国春秋》、《退庵随笔》、《古田县誌》等誌书记载,她出生於唐朝大曆二年(767),今天的福州市仓山区下渡地区。父陈昌,母葛氏,世代务农兼业巫。她3岁能诵观音咒,9岁学易经,11岁随母亲看经说道,13岁由父母包办定亲给古田县当教谕的刘勋之子刘杞为妻。16岁时,为了专心学法,她逃婚前往南台岛(仓山)白云江(闽江)边的龙潭角,向闾山大法院的许真君拜师学法,精通三十六罡法和七十二地煞术。但许真君要求她学习的“扶胎救产”,陈靖姑因少女身而羞於学习,道:“不出嫁之室女怎便入人秽室,故不学也。”贞元十年,陈靖姑24岁怀孕期间,福州遭遇大旱。为了救助百姓,陈靖姑不顾师傅许真君 “二十四岁不能动法事” 的告诫,施法祈雨、抗旱成功、泽沛苍生。可惜祈雨时因脱胎,胎儿不幸被“长坑鬼”迫害,她个人也因祈雨寒浸五腑,又不具备“扶胎救产”的法术,殉身成“正果”。关於女神之产难,明万曆何乔远《闽书》记载:
嫁刘杞,孕数月,会大旱,脱胎往祈雨,果如注。因秘泄,遂以产终。诀曰:“吾死后,不救世人产难,不神也。”
陈靖姑升仙后又向许真君补学“扶胎救产”的法术,不辞辛苦地到处显灵,拯救了无数妇女和儿童,被赞誉道:“凡有人间胎产,远近呼之必到拯救。”成为送子、接生的妇幼保护神。福州话称母亲为“娘奶”。福州民间对女神称作“娘奶”的视为至尊。福州本地被称作“娘奶”的女神中,百姓最尊敬的是“临水夫人”,也叫“临水娘娘”。
传说从此世上有个美丽的地方叫作百花桥,桥畔藤竹参差,散绿连草丛,桥下清流潺潺。陈靖姑在百花桥有个任务,就是栽花和送花。所谓的“花”即胎儿、婴儿。红花艳如美女,白花雅似君子。所以,“白花”是男孩,“红花”是女孩。陈靖姑成为妇幼保护神后,工作任务繁重且重要。从投胎、怀胎,定男女、保胎、分娩、养育到祛病都是她的工作范围,简直就是一个全职神医,还必须保证优生优育。因为陈靖姑负责的任务太重大,所以深受百姓的尊敬。百姓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总会在“临水夫人”神像前供物祭拜,更将自己的子女“过继”给“临水夫人”当作“契仔”以保安康。故而,福州民间将孩子称作了“花子”、“花孙”。渴望怀孕的女子就会插鲜花在头上,后来以绸花替代鲜花,还要带上新鲜的菊花和两个染红的熟鸡蛋,到临水夫人庙里上香跪拜,叫作“请花”。基於这样的庄重的祭典仪式,民间诞生了相关的祭典仪式舞蹈,仅用於陈靖姑祭典。相传该舞蹈始於唐,兴於宋,盛於清,名曰指舞。指舞,十个手指变幻莫测,如同观音之千手,180个指舞动作各有不同含义。传统指舞作品中有 “踩罡”、“破关”等三十多种。
由於陈靖姑生於正月十四日,故每逢正月十五(各地时间不一)都要举行祭典盛会,称作“行香”,各家各户在“临水夫人”的神位前供奉贡品祭物,烧香鸣炮,祈求新年平安。同时人们还要敲锣打鼓,抬着“临水奶”神像绕境过街,以驱除本境的妖邪。旧时,许多村落搭台演闽剧、讲评话、说书,内容以陈靖姑斩魔除妖为主。孩子出生后,每逢初一、十五烧香祈求平安,直到孩子年满16岁为止。福州的“请花”是最具陈靖姑文化传统特色的民俗活动。有的在正月初五要给儿童的手臂上绑红丝线,一直绑到七月初七才能解下来,这样便可得到临水夫人的护佑。
这种习俗传到台湾则名曰“糊杉亭”,即为年满16岁的孩子,做一个竹支架,纸糊成一座城门,并在“七夕”夜晚请道士手摇铜铃,口诵临水宫咒语,画“临水夫人”驱邪符贴在家里,保佑孩子安康成长,叫作“出婆姐”。“婆姐”是陈靖姑身边的婢女。因此,由传统的指舞传到台湾,经过重新编排,设计了一套“十二婆姐”舞蹈,每年临水夫人民俗活动时,以舞助兴。舞者只有戴上面具方为神,才能跳舞。
关於陈靖姑保胎顺产的神话,传说最广泛、最著名的有:清宫救产妇、霞浦送花胎、建宁除蛇胎。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清道光帝的故事。当时道光帝的皇后分娩困难,福建大司寇陈望坡立即献计祈求“临水陈太后”相助,皇后竟然在恍惚中看见了白衣仙女来相救,於是母子平安。道光帝惊喜过望,连呼:“临水陈太后,真是朕之重生父母。”遂封陈靖姑为“顺天圣母”。从此民间尊称陈靖姑为“陈太后”。
陈靖姑降妖伏魔、保境安民、护国安邦的故事很多。而大家耳熟能详的主要是她和林九娘与长坑鬼(蛇精)斗智斗勇的故事。这个故事后来被雕塑成了一座艺术石雕。话说蛇精长坑鬼祸害王后陈金凤失败后,被陈靖姑追杀得到处躲避。
长坑鬼最后躲在百花桥下的水中,时刻想着害人性命。陈靖姑的结拜姐妹林九娘知道长坑鬼躲在水里,镇静自如地坐在百花桥上边梳头发,边默念真言请陈靖姑速来捉拿长坑鬼。长坑鬼看见清秀的林九娘,就变成孩子来戏弄林九娘,请求林九娘将长发借他绑蟛蜞。林九娘将计就计答应了,将自己的长发投入井中吸引长坑鬼。长坑鬼伸手一抓,头发瞬间变成铁链绑住了他,吊在桥上。
长坑鬼便可怜地恳求道:“姑娘,你好心,快放我下来吧。我吊蟛蜞,和你闹着玩呢。”
林九娘一边慢条斯理地梳理着水中的长发,一边笑着说:“我也是和你闹着玩的,等我头发梳好了,就放了你。”
长坑鬼迫不及待地现了原形,却被及时赶到的陈靖姑一剑斩为两截,并将这条白蛇镇压在了自己的神座底下,永世不得翻身。这就是正邪斗争的结果。
百姓为了感恩,也是为了弘扬正气,2002年12月由闽台各界人士共同出资五百万在龙潭角祈雨处对面的山上,建造了一座陈靖姑祈雨处。而这座祈雨处也是当地一位信徒主动出让自己的房屋而扩建的。
回味着陈靖姑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我沿着龙潭角河边的古榕树一路走来。站在江心岛悬桥上远眺闽江宽阔的河面,近处是公园河堤,远处是河中央金碧辉煌的中洲岛,还有四通八达的三县洲大桥,向上仰望,临水夫人陈靖姑甘霖普济众生,如光明莹耀铺练於广原平畴间。
水光山色中的陈靖姑祈雨处倚山而建,弘丽壮观,飞檐翘角重重叠叠,殿宇云影层层飞延,慈光映日粼粼作芒,周围高树翠茂比肩朝云,令人油然生出敬慕崇拜之情。
陈靖姑祈雨宝殿,按照宫殿园林的模式建造,共两层楼。一楼是庙祝等生活居所,二楼为大殿。大殿外有龙珠亭、陈靖姑祈雨法像、百花桥、闽海雄风阁等建筑。
从江心岛悬桥过街,自龙潭角山脚循石磴而上,经龙珠亭进入闾山法门,法门门柱上有两副对联:
悟道神遊兜率天
朝山身入琅環地
顺天福地宝殿四时春
临水依山龙潭千古秀
法门内,迎面一座高达8米、宽2.4米、重70多吨的的陈靖姑祈雨法像,矗立在放生池中。陈靖姑的石雕造型青春端丽,身背宝剑,右手握持一铃铛法器,脚底浪花滚滚,浪花上有一条被她斩压的蛇精即长坑鬼。陈靖姑祈雨法像旁有一座桥,此即百花桥,正是“陈靖姑与长坑鬼斗法”的石雕。桥上两位美貌女子,陈靖姑站在林九娘身边,林九娘坐在桥栏杆上,长发落入碧水中,水里的长坑鬼面貌丑陋邪恶,正伸手抓住林九娘的长发,想拖她入水。这组雕塑作品,仿佛把千年神话演绎成了永恒的艺术。
祈雨宝殿外安放着几个香炉,香火旺盛。大殿门口,第一道门额悬掛“恩敷浙闽”的牌匾,第二道门额掛着“祈雨宝殿”牌匾。殿内雕梁画栋,配以龙柱、凤因、石狮、麒麟,墙上壁画彩绘“陈靖姑祈雨”、“陈靖姑除妖”、“三十六婆护法”的著名故事。大殿的神龛正中供奉临水夫人陈靖姑、林九娘、李三娘的神像,左边神龛内供奉的是闾山法院许真君,右边是观音,皆由榕城雕塑名家塑造。
祈雨处依山面水,站在寺门外俯瞰,福州平原风光尽收眼底。近处闽江水滔滔东流,江心岛、中洲岛幽秀旖旎、绿满肥春,江面的几座长桥飞跨如虹,远处高楼大厦林立,遥峰霁岫,远隔江云一万层,青天临水间,道香气味馨。於是听祈雨处里守门的老妇人说,某黄昏时刻,慵坐门槛内,一道白光忽临寺内,如从天际架一道白玉桥接至临水夫人的宝座前,顷刻,身穿红裙、古姿丰妍的女神步上白光,飘出了寺门,向江心岛天空飞去。整片天空像一朵白云,托着依稀可见的白莲花,绽放出薄金的光芒。
陈靖姑民间信仰是人们在农业社会,科技生产落后时期,对生命安全保障的精神寄托。对陈靖姑的信仰和崇拜,反应了福州农耕时期的生存环境,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祈祷。人们在苦难中通过祈祷和祭拜,实现了愿望,因此感其恩德而建造宫殿庙宇。历代帝王也为了舒缓、安抚百姓生活中的紧张焦虑情绪,对地方女神加封以达到弘扬真善美的目的,让百姓能够弃恶扬善,代代传承助人为乐之正义精神。这和今天政府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是異曲同工之举措。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当时医疗科技落后,《抱朴子•内篇》说“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陈靖姑信仰的出现,尤其是保胎助产的功能,反映了社会保障妇女儿童的重要民生问题。农耕社会,文明落后情况下,只有借助於民间信仰,医者的医护功能才能得到广泛推广使用。因此,陈靖姑其实也可以被视为古代女神医。
作者简介
孟丰敏 笔名璎洛,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福州市作协副秘书长、福州市作协《榕树》执行副主编、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流翠烟台山》、《约你开花》、《台湾音乐往事》等。音乐代表作《我在福州等着你》、《诗意榕城》、《约你开花》、《秋在云上》、《玫瑰红颜》等。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