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朵 拉
平时没有夜生活的人,正月初八夜间十一点半,呼朋唤友,快点快点,时间过了就没好看的了!一到凌晨十二点,响彻连天的鞭炮,还有灿烂多彩的烟花,马上就要燃放起来了!
从槟城搭乘渡轮过北海,人在船上朝右边眺望,著名的水上人家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房子就建在水上?是的,去过的人便晓得,站在房子的客厅,水波穿过木板地上的条缝在晃荡,带着咸味的海风凉飒飒地从板缝中掠上来,不曾留宿,但是,想像睡觉时应该无需开冷气。那个地方叫姓氏桥。每一条桥上住着不同姓氏的人家,其中以姓周桥最让人所知。自从槟城和马六甲以双古城申遗成功后,今天的姓氏桥已成为槟城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当年中国人南来,抵达的口岸正是这儿,不知道是谁先把房子搭建起来,接踵而来的,一间连接一间,就连木桥也建起来。桥的两旁是木结构的简陋房子,有个遮风避雨的场地,南来移民开始为生活打拼,居住的大多是出卖体力的劳工阶级。
当时的槟城父母频频交待孩子,没事尽可能不要到那地方去,仿佛姓氏桥是什么避之则吉的荒野之地一般,叫人害怕畏惧。那一带就几条桥,两边的房子也不多间,住客共几户人家,哪一家是什么人,彼此都很熟悉。外来者一亮相,当地人互相通风报讯,马上知晓。木桥居民对陌生外人格外警惕,因为常有一些犯案者过来这里的朋友家小住。这儿具有“门一打开,便可以下海”的地理优势,对那些想离开小岛一段短暂时间,让岁月的流逝销毁了记录或记忆以后再回来的人很是方便。之前对父母的限制,感觉老人家很怕事兼专制,对这地方愈发好奇,后来认识一个在姓氏桥长大的朋友,听他说了很多精彩得可以拍成电影的故事,才恍然大悟。
海边来的陌生人,大部分是靠岸歇息或转站添油的大船上的船员和水手,以来自台湾以及日本、韩国为多,不少黑市交易就在桥上进行,有什么不对的时候,要逃离也就一时三刻,一晃眼人就消失无踪,追捕行动往往以失败告终。
住在水边的人,大多为职业渔夫。靠海吃饭看的是天公的脸色,晴朗好天,便是赚钱的工作日,哪一天老天心情不好,把云给翻了又下起雨来,渔民只好坐在桥头看天,聊天。天色不在自己手上,无从控制,唯一的方法,是向老天祈求,希望日日风调雨顺。
福建和台湾讲闽南话的朋友,来到槟城倍觉亲切。有时在路上,听到马来人或印度人以闽南话与当地华人对话,亦无需惊異,槟城人早就习以为常。这里的华人以福建人居多,只要懂闽南话,街头巷尾乡音处处,行走全岛毫无隔阂。
福建人到了海外,对春节异常重视,比春节更大的,就是天公诞了。因此有“天公生日大过年”的说法。天公诞有很多禁忌:不可扫地、不可洗衣、不可说不好听的话、女性的内衣裤尤其不可以晾晒在外、衣著从里到外必需是全新没有下过水的,女性遇到经期,不可以举香拜天公,这些非遵守不可的传统禁忌比大年初一的还要多。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至高无上的天公不可亵渎。
天公诞落在正月初九,由于满心崇敬,自年初八午夜十二点就开始庆祝。先在家门口或院子中央摆上供桌,供桌分前后或上下两张,前面的上桌以板凳垫高,又称顶桌,繫上绣有吉祥图案的红色桌围,两旁繫上的甘蔗必需见到根茎且带有绿色的叶子,中间摆上香炉和烛台。供奉天公的顶桌,供品以斋料为主,献给天公部属的供品放在下桌,一般是荤食。供品很有讲究:顶桌的五果六斋十二菜碗(或二十四,三十六碗),即是五种水果,六种斋料,十二种盛在碗里的菜;下桌的五牲为鸡鸭鱼虾猪,谁家赚了大钱或是走了好运,往往以烧猪答谢天公的保佑。非有不可的供品还包括糖塔、红龟粿、面线、甜糯米等等。人们为了表示对天公的尊敬,所有的供品,都必需贴上红纸或精致的红纸剪花。有一点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些准备功夫,经期女性绝对不可动手。
天公诞拜天公是福建人对天公的报恩行动。传闻古代黄巢军南侵,到了福建,因福建语言难懂,把“人”称为“狼”(闽南话“人”的发音是“狼”)引起黄巢军的误会,杀“狼”杀到大年初九才搞清楚,当时躲在甘蔗园的生还者,每人取走一对甘蔗来拜天公,答谢天公的保庇。闽南话“甘蔗”的发音正是“感谢”。
又有一则传说是古代有个姓孟的将军,孟将军有个本领,一到陌生地,只要喝了当地的水,马上便通晓当地的语言。当他到闽南时,手下拿外省的水给他喝,结果他无法与闽南人沟通,误以为闽南人非汉人,下令手下大开杀戒,枉死了无数的闽南人后,年初九那天,外省运来的水喝光了,孟将军喝下闽南水,讲起闽南话,才知道错杀汉人。由于那天正好是年初九,闽南人将逃过大劫归功於天公的保佑,就在初九凌晨拜天公谢恩。
槟城人耳熟能详的传闻则是,明朝某年春节,倭寇侵犯福建,乡民连夜逃命,黑暗中慌乱间逃到偏僻的郊野,眼看倭寇就追上来,突然眼前出现一片甘蔗林,乡民赶紧逃入林里躲避。出来以后,正是年初九,从鬼门关走一趟回来的乡民,认为是天公显灵救命,在拜天公时,不忘甘蔗的救命之恩。甘蔗因而成为天公诞不可或缺之物,后来商人趁机涨价,但感恩的闽南人照样非拜不可。槟城的姓氏桥民,多为闽南人,供桌本来摆在自家门口,后来环境越来越好,供奉的祭品越来越多,经过洽商后,桥民把供桌摆到桥外的大街,所有的住户都来参与,拜天公的仪式更加热闹隆重,除了祭拜,还有舞狮表演,燃放鞭炮和烟花,形成盛大的节日庆典,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旅人特地前来观赏。
今天的姓氏桥,和当年已经不一样。年轻一代皆受过良好教育,经济能力提升后,购买陆地房子迁离水上,平常只有恋旧的老人家居住,却在天公诞这一天,成为桥民住户的团圆日。各国艺术家亦多次到此写生绘画,主办艺术创作营,居民对艺术有了一定的认识,审美水平和卫生观念亦逐步提高,出现许多民宿旅馆。近年旅游团成群结队而来,尤其是初八的午夜,天公诞庆典已演变成槟城的旅游资源。
在槟城,闽南人的“天公生日大过年”,因此就成了一年唯一一次的夜生活。拜天公果然让姓氏桥居民一年更比一年好,今年的鞭炮绝对要比去年响,璀璨的烟花燃放开来,也肯定比去年的更为绚丽斑斓。
作者简介
朵拉 原名林月丝,出生於槟城。作家、画家。祖籍福建惠安。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出版个人作品集47部。现为中国大陆《读者》杂誌签约作家、郑州《小小说传媒》签约作家,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泉州师院文学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中国王鼎钧文学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世界华文作家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大马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浮罗山背艺术协会主席、槟城水墨画协会主席,马来西亚TOCCATA艺术空间总监,槟州华人大会堂执委兼文学组主任。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