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网站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文化 >> 海珠与大伯公考

海珠与大伯公考

2016-08-10 08:48:45 来源: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浏览:3524查看评论
文_邝国祥
大伯公姓张名理,原籍广东大埔,(见温雄飞氏南洋华侨通史) 乾隆初年,18世纪中叶,偕同邑人丘兆进,福建永定人马福春,坐帆船来洋。三人金兰契合,亲逾骨肉,张居长,丘次之,马年最少。他们到了槟榔屿,就在海珠屿登岸。张公居海珠屿,丘马二公分居海珠屿附近。时槟岛尚未开辟,三人披荆斩棘,以捕鱼打猎为生。梅县张公鸿南所撰庙联云: 捕鱼闲暇,黄石几边理桂棹/逐鹿归来,桃源湾里话桑麻。盖纪实也。他们三人,每晚必聚首谈心,恩同兄弟。忽数夕不见张公,丘马二公因偕到海珠屿探访,至则见张公在石岩坐化。丘马因葬张公於石岩之侧,神祀张公。时英人莱特少校开始经营槟榔屿,移居来槟之民渐众。及丘公殁,马公葬丘公於张公墳之右侧,如双葬然。及马公殁(时为嘉庆十四年)当地居民复葬马公於张丘二公墳之下。那时候槟岛地方,榛莽初启,触目荒凉,初来之民迷信神道,且当开辟之初,疫瘟常生,同侨慕三公之义复冀求庇佑,同以神祀三公,统尊之为大伯公。当时仅立神坛,还没有建筑庙宇。到嘉庆四年已未(1799年),才立碑建庙,时槟城开辟,已经十四年了。
嘉庆六年辛酉十二月二日,客籍人陈泽生,得当地政府的许可,免费领得今大公街大公庙地址,共计面积6996方尺,建筑福德祠大伯公庙。以海珠屿大伯公庙为正宫,市区的为行宫,因为当时公路未辟,交通不便,故另建行宫以便市民瞻拜。而海珠屿大伯公庙地址,则到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9月5日,法籍人名波浪者,才把庙址一弄35方尺,即43595方尺今海珠屿地,卖予客籍人李春生,地价为550元正。到咸丰六年丙辰,公元1856年5月20日,李春生又将该地转卖予洪丁贵、满阿布、罗廉法、胡瑞发、李谷人、黄阿声、陈添、翁阿阳等,取价450元正。至1923年4月24四日,李田秀、胡观臣等,请准本屿高等法院,把海珠屿一弄又35方尺(即一格又三律)及大伯公街之大伯公庙屋地店之契据,信托与李田秀、郑太平、梁应权、谢熙元、黄石安、刘开发、戴淑原、戴子丹、吴顺清、胡万珍等保守管业。
道光年间有和尚法名西滨禅师的,曾居海珠屿大伯公庙,咸丰初年圆寂。附葬於大伯公墳之下,墓碑书咸丰四年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黄河水灾。张太仆弼士,特解私囊一万两,用大伯公名义,捐赈灾民,并表请赐封。称大伯公为嗣伯祖父,得赏一品红顶花翎。
夷考民国十年,蕉岭汤日垣氏所撰海珠屿大伯公庙章程序,根据遗闻,未加考证所记事迹,诸多舛误,如言:“大伯公姓张氏,闽永定之宿儒也,至槟训蒙,与同邑丘氏马氏为莫逆交,丘业铁工,马业烧炭。”以大伯公三人均系永定人。其实张丘二公为大埔人,仅马为永定人,墓碑尚在,籍贯赫然。至於“至槟训蒙”一节,亦属有误:盖大伯公到槟城的时候,本城尚未开辟,今庙内存一石香炉,可为明证。这炉上镌乾隆壬子,六甲弟子李赐答谢,葭月吉立。乾隆壬子为公元1792年,本屿开基人莱特少校开辟槟城后7年。由是可知大伯公之殁当在乾隆壬子之前,其时槟岛满目荒凉,人烟稀少。据卜望克所著槟榔屿开辟史,莱特少校抵本屿的时候,岛上仅有中国及马来渔夫58名,大伯公三人,也许在这58名渔夫之内。其时不独训蒙一事不可能,即铁工烧炭似亦未必可靠。
序文又云: “庙址为犹太人窝朗所赠之地,窝朗娶永定黄氏女为妇,生一子,故与客人交独挚,因划其地三亩余为庙址。”上说亦有误,根据海珠屿契据,是地原为十二弄,坐土丹绒道光,即今海珠屿一带地方。於1805年8月1日初立契据,原系马来人名只司务耆所有至1834年9月5日,由只司务卖予伯加沙亦,复由伯加沙亦,卖予波朗(波浪或即窝朗)。波朗又以该地之一端,计一弄又35方尺,卖予客籍人李春生,地价为550元,余详上文,又波浪之妻姓游,非姓黄,有墓碑可考,上所考证,系根据蓝渭桥氏所撰大伯公考查记。
又汤序以张太仆请封系提庙款一万两,是说以情理推之,亦属有误。盖张太仆系用嗣伯祖父名义请封,五属人士(惠州,嘉应,大埔,增龙,永定) 都公认大伯公为张丘马三公,张太仆如提公众的庙款,请封三公,则应总称槟榔屿海珠屿大伯公,不得独用嗣伯祖父名义以请封,类似私有家庙。由此可推测而知,此款决不是庙金,而系出自张太仆私囊,当可无疑。按张太仆家传,光绪二十七年辛丑,清政府委公为督办顺直赈捐,次年壬寅兼办河南郑工赈捐,请封大伯公,当係在壬寅。(1902年)
据蓝渭桥氏言,大伯公之籍贯,係张太仆考查其族谱,知其伯祖有名理者,於乾隆初年只身来洋,流落北马。父老相传。死在海外,居民以神祀之,及公贵来槟城 (公为槟榔屿首任领事),见海珠屿大伯公姓张,而又为客籍人,证诸族谱,据诸传闻,故知其为嗣伯祖父张理云。按张公在满清末叶,官封一品,贵为钦差大臣,殁则事迹宜付国史馆立传,富贵尊荣,无与伦比,其所考证,富为可信。盖以公之尊荣,固无须借大伯公以扬其名,而区区岛国之嗣伯祖父,亦未必能增光於公,而其所以愿出巨金为之请封者,盖为灾黎兼以尽其子姪之职责耳。五属公会文书洪日光先生,为编印海珠屿大伯公庙章程嘱我写些关於大伯公的事迹的文字,用作序文,以备考查。因检旧作,采集遗闻,略予考证,为作海珠屿大伯公考。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查看该文章的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道协简介 - 道协机构 - 联系我们 - 道协留言 - 许 可 证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