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加入收藏设为首页请您留言
    网站首页 >> 道教文化 >> 道家文化 >> 绿野尋仙蹤 福建張三丰

绿野尋仙蹤 福建張三丰

2016-05-08 10:33:01 来源: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浏览:8516查看评论

张三丰第二次进京入殿,为燕王朱棣在登基之时。朱棣掌大位毕竟名不正言不顺,心虚的他巴望建文帝旧朝中能有一位威望端方的名臣出来执笔为他草诏登基大书,以图借助名人贤士笔墨掩天下人之耳目。但没料到遭到建文皇帝旧臣们的坚决拒绝与讥讽。朱棣大怒之下起杀心,诛戮建文重臣方孝儒等近百名,株连九族人命几千条,甚至制造了“灭绝十族”的先恶。为此,张三丰闻讯再次从武当山来到京城训诫燕王朱棣。他化装成邋遢道人於宫廷前侧身躺在地上,以手作枕,仰面朝天,反复唱道:“莫逐燕,逐燕日高飞,高飞上帝畿。”
锦衣卫发现这邋遢道人言语狂妄、冲犯帝忌,当即将这疯癫道人拿下。那道人也不辩驳也不反抗,只是笑呵呵地任由卫士们将他押至朝廷大殿之上。
朝殿上文武百官见这道人邋里邋遢,衣服褴褛,蓬头垢面,但精神抖擞,容光焕发。目光炯炯的他上殿后睨了一眼龙位上的朱棣,只是唱了个喏,打了个稽首,便一屁股大咧咧地在殿正中盘膝坐下。朱棣历来尊重道教,故见了也不计较,在龙座上问道:“朕且问你,你姓甚名谁?在何处名山修道?”
邋遢道人笑嘻嘻地应道:“贫道有名无姓,有横无竖,有乾无坤,有阴无阳,有教无道,所以大家都叫我为半半道人或邋遢道人。”朱棣听了笑道:“哈哈!朕看你确实是邋里邋遢,但为何称自己为半半道人,这是何缘故?”
邋遢道人说:“半半道人,邋遢汉,没人喜,没人爱;不参禅,不朝拜;懒打坐,懒受戒;为道走天涯,漂泊走四方;不登名利场,不管成和败;不欠皇家粮,不少冤枉债。只因今日天下半乾半坤、半阴半阳、半君半臣,青白不分,正邪莫辩。所以贫道随波逐流叫做半半道人,端的是半醉半醒、半痴半胡涂、半真半假半疯癫……”
朱棣厉声呵斥道:“你好是大胆!话中有话,指着东瓜骂西瓜,变着法子讥讽当朝,别以为朕听不出来!何言今日天下半君半臣,青白不分,正邪不分?你说得清楚便罢,道不明白你今天出不了这皇宫大殿!”
邋遢道人抚掌呵呵笑道:“听出来就好!那建文帝仁厚温和,以柔治国,但可怜他即位以来,一直是提心吊胆,削藩之举乃是无可奈何之举,却招来你的怨恨,发起靖难之兵害他亡命。现今你为一纸登基诏书,又如此大开杀戒,株连十族,前所未闻,手段毒辣,实实有违天道人道。故贫道今日来便是警戒於你,希望你好自为之,凡事不可赶尽杀绝,如能就此收敛改过,则是朱家皇朝大幸。”
这邋遢道人竟然当着满朝文武大臣教训他,朱棣闻言不由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顿时杀心又起,但转眼间冷静了下来,板着脸驳斥道:“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你别以为你有些道行壮胆,可终究是我王土之地的一个子民罢了,怎敢如此胆大包天,将君王不放在眼里!”
邋遢道人听了,呵呵大笑不止,突然纵身一跃,稳稳地悬浮在大殿的半空之中,低首对朱棣笑道:“那你睁眼看来,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又不为人之所累,非是你王土之地,怎么能算你的子民呢?”
朱棣见之大惊失色,才知眼前这位邋遢道人不是凡人也,幸好适才没有采取过激的手段,否则后悔来不及了。慌得连忙下了龙座,便要躬身下拜,却听得邋遢道人在半空中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山野之鹤收受不起你这天子大礼。我乃张三丰是也!响鼓不用重槌,看你此番情景已知厉害关係,我就不消再说了。但你且记住: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你身为帝王者,当行帝道之帝,行王道之王,可威不能霸、可强不能悍、可凶不能狠。治心才是治国之道。”张三丰说完便从半空中徐徐落下,紧接着一个趋身而起掠过大殿,倏地一阵风过,宫殿中已不见了他的身影。朱棣与满朝文武百官正惊愕不止间,却听得从大殿外传来中气如虹,字字清晰的吟诵声:

万事乘除总在天,叔侄骨肉何相煎?
放眼看,莫窄量,古今兴废转眼间。

听这语气分明就是刚才的邋遢道人张三丰发出的声音。众文武大臣面面相觑,低头耷脑,皆做声不得,不敢拿正眼去看皇上,唯恐他发雷霆大火迁怒於人。但庆幸的是明成祖不仅不怒不恼,倒是出奇的平静,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张三丰的警诫之言,确实让明成祖朱棣猛然间有所醒悟,暴戾之气有所收敛。他想起昔日元初之时,曾有道教真人丘处机不远万里去给成吉思汗讲道止战,他的“一言止杀”大功大德,被世人啧啧称道。今天张三丰如出一辙的“殿前训帝”,不仅使朱棣恍然大悟,且心生感激。从此后明成祖朱棣止暴施仁,勤政善政,不敢怠慢於百姓。这要感谢张三丰的殿前训帝、力挽狂澜,化干戈为玉帛,使得中国有了23年令人称道的永乐盛世,大明帝国威名於世界之林,谱写了中华民族盛天下的一段辉煌历史。
不久,朱棣萌生了想把民间影响极大的“真仙”张三丰延请诣朝,一者可以点缀升平,收揽民心,二则可为他所用,求道法仙药,以养生延寿。朱棣於永乐三年(1405年)亲笔修书一封,遣淮安王宗道遍访张三丰於天下名山,遗憾的是张三丰神龙见首不见尾,寻之不见。永乐五年(1408年),明成朱棣听说张三丰在武当山修道,又派大臣张宇初邀请张三丰进京,但未果;次年,再命张宇初数次寻访,未果;永乐十年二月,朱棣灵机一动,派张三丰的得意弟子,当时在京为官的道录司右正一孙碧云到武当山建“遇真宫”,并有致张三丰《御制书》一封,永乐皇帝圣旨云:
皇帝敬奉书真仙张三丰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尝遣使致香奉书,遍诣名山虔请。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书虔请,拱俟云车凤驾,惠然降临,以副朕拳拳之怀,敬奉书。”
孙碧云乃张三丰的得意弟子,而且当初是张三丰把他推荐给明太祖朱元璋,当了朝廷的命官,如今朱棣使出这一招,倒是一个绝妙之招,别人寻你张三丰不见,这孙碧云来寻师父,若再见不着,无论是张三丰还是孙碧云都说不过去了吧?临走时,朱棣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孙碧云道:“此次你孙碧云出马,若再请不来张三丰就别回来见朕了。”但这次张三丰依然回绝,但为了不使孙碧云为难,於是回信一封曰:
永乐皇帝陛下:福德无疆。臣本野夫,於时无益。何蒙宸翰,屡下太和,车马数驰,猿鹤相讶。伏愿陞下澄心治理,屏欲崇德,民福主福,民寿主寿,方士金石,勿信为佳。附诗一首:地天交泰化功成,朝野咸安治道亨。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鼓钟清。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山野村夫张三丰叩首。
朱棣阅罢长叹一声,知张三丰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他并不死心,此后又多次派人寻访,前后整整有十年,均是无功而返。这真是:“明帝访三丰,十年不可得。闻在南山南,已往北山北。到处乐逍遥,奇名称邋遢。广莫即吾乡,太和为我宅。是时方士流,自献何纷沓。天海落云声,风尘难物色。飞龙又潜龙,隐显谁能测?”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查看该文章的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栏目导航
道协简介 - 道协机构 - 联系我们 - 道协留言 - 许 可 证

海峡道教—福建省道教协会
站点技术服务:13799997520
Copyright 2012-2025, 版权所有 海峡道教网—福建省道教协会 .